第十二章 小学毕业-《梦里乡行》
第(3/3)页
吴国才道:“再难也要想办法。不行就把你们养的这头大黄牛卖出去,再买一头小黄牛来喂,最起码剩下两三百块,以后犁田就来跟我们共用一两年。然后卖猪还得一两百块,先把部分泥瓦买来,一年积一点,把屋瓦凑够后就考虑预备屋架的活路饭菜钱了,一步步做来。”
宁仁勤邀吴国才喝了一口酒,道:“也只有按这样来做了。但宁义明年小学毕业,万一考取初中,还要去清江住校,到时生活费也是一大笔开支,就怕存不了钱。”
吴国才道:“宁义读这几年,一屋子的奖状,考个初中肯定没有问题。你应早有个安排,趁他们还小,把房子起了。等宁忠宁琴都读上初中,你的压力更大。再说房子拖久了也不安全。”
宁仁勤口头喏喏应道,心里却感到无从抓起。每年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一点油菜籽钱、卖猪钱和出门砌堡坎钱。而卖猪钱除了买一对猪崽钱后,所剩无几。卖油菜籽钱几乎够买化肥。砌堡坎钱就够娃娃读书穿衣,其它的就是待人接物访客送礼。还是一句话,尽量节约,到哪山唱哪歌了。想着想着,带有一点酒意,他心内竟然悲悽起来。往后的日子,只要一下大雨,屋面上就会叭哒作响,宁仁勤一家人便提心吊胆。后来,宁仁勤就找几根长木来支撑,以防老屋垮塌。从此刻起,家里何时能够修建一栋又新又大的房子便成了宁义的一个心愿。
时间一晃就是一年。马虎和马庆已经到清江中学读初一了,不过他俩读的是普通班。清江中学有尖子班,每个年级名额五十人,当阳小学这几年能进去的人寥寥无几。因为在清江区里,参加考试的完小将近二十所,竞争相当激烈。马庆他们这一批,当阳小学只有二人考取尖子班。而两个毕业班上百人,考取初中的竟然还不到四十人。其他学生大部分回家务农,只有极少数补习。补习生面临的不仅是补习费贵,而且容易被人认为脸皮厚,还是有一定压力。人们就说,这个当阳小学,作为省立十所民族小学之一,它的升学率与学校的配套设施极不相搭,学校教育不得方法,实在不容乐观。在宁义的心目中,他觉得学校的老师非但不偷懒,且还为学校的运转忙碌不停地辛勤劳动。但学校的考试成绩为什么没有其他小学突出呢?宁义也不懂,只是忧心忡忡,自己能否顺利考入清江区中学初一尖子班还是个未知数。虽然自己在学习上一直名列前茅,可从自己的经历来看,如果是学校老师出题测试,他每次的分数就不低于95分;但若是县里出卷统考,他的分数充其量也就是上过80分。自从升入六年级后,他再也没有去县城收酒瓶了,大多家务事也推给宁忠来做。马小雨和宁仁德也同样是一心扑在学习上,极少做家务了。只有宁仁风,在校园内仍然经常泡在篮球场上,校外更忙于家务。他的爸爸宁昌先就说,学习成绩不好没关系,只要身体好,去哪里都能找到吃。
这个阶段,他们已经不上课了,大家正在抓紧时间复习备考。前几天,班主任老师张立涛在课堂上作最后一次考试动员演讲,宁义记忆犹新。张老师饱含深情地说:“同学们,小学毕业是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。考上初中的继续深造,考不上的可能要跟着父辈的足迹面朝黄土背朝天了。老师能和同学们一路走过来,是个缘分。不管老师平时如何严厉对待同学们,都愿同学们有一个美好的明天,老师的心永随你们左右。毕业在即,老师有一句话赠与大家,望共同勉励。一个家庭,如果子辈比父辈有出息,孙辈比子辈更有出息,那么这个家道就会越来越兴旺;但如果子辈比父辈无能,孙辈比子辈更无能,那么这个家道就会衰落,永无出头之日。同学们,无论你们以后在何地干什么,都但愿你们的成就超出父辈。同时希望大家抓住这一关键时刻,努力复习,争取都能考上初中……”说到最后,张老师竟然滴下眼泪,那份依依不舍的情结感天动地。
自由复习的氛围紧张又活泼。有的在教室里埋头看书,有的则抱着书本跑到校园大树脚下交流复习体会。这日下午,宁义、宁仁德、杨耀和潘朝阳几人正在大柏树脚下一边看书,一边扯闲话。宁仁德问杨耀道:“杨耀,你是班长,准备什么时候安排大家聚餐?”
杨耀道:“张老师说了,还要一个礼拜。”
潘朝阳笑问:“还有没有什么节目了?”
杨耀道:“到时放两场电影,你们看怎么样?”
潘朝阳道:“不组织人表演节目了?”
杨耀道:“还表演什么节目?大家都忙复习,谁还有闲心准备?”
宁义道:“杨耀说得对,大家再照一张毕业合影就可以了。”
宁仁德也附和道:“对对,毕业合影一定要照。”
话音未落,就听到马小雨老远喊道:“宁义,有个照相的来了,你们要不要照相?”马小雨和同班的两个女同学吴樱花、李雪昭姗姗而来。十三四岁的女孩喜爱干净,上身的衬衫白白的,下身的裤子黑黑的,脚上穿着白网鞋,显得朴素且端庄。
杨耀悄声对宁义道:“你马子来了。”
宁义脸一红,骂道:“胡说什么?”赶紧问马小雨:“在哪里嘛?”
杨耀狡黠地嘿嘿笑。宁仁德倒不自在起来。
“在操场那边。”马小雨道。
“走!我们照相去。”杨耀嚷道。
宁义道:“走就走,我们大家先照个合影,如何?”
大家都说好,一路向操场走去。操场上很热闹,许多毕业生都在轮着照相。宁义他们七个男女生照了一张合影后,又分成四个男生照一张,三个女生照一张,宁义他们宗流村的三个孩子又照了一张,然后每人单独又照了一张。大家十分开心,笑容灿烂,尽情地挽留着即将逝去的小学时代。三位女同学似乎早有准备,各从包里掏出一沓明信片来,现场写上祝福语,分送给几个男生。几个男生想不到女生们有此一出,个个张口直叹女孩心思细密。宁义收到的祝福语分别如下:
宁义:
六月的雨,七月的情,在这多彩的季节里,祝你考试成功!人生精彩!
李雪昭
1986.6.19
宁义:
小学毕业是人生的第一道坎,让我们努力迈过,扬帆启航,踏上一帆风顺的旅程。
吴樱花
1986.6.19
宁义:
我们小学同窗六年,度过了幼稚而难忘的时光。但愿以后还是同学,在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里,让生命创造奇迹。加油!
马小雨
1986.6.19
宁义手中拿着明信片,一种离愁,莫名而起。
小学毕业考试如期进行,过后便是殷殷期待,结果终究出来了。宁义、马小雨、宁仁德、杨耀和潘朝阳都考取了清江区中学初一尖子班,而平时学习比较突出的张学清却与李雪昭、吴樱花考取清江中学初一普通班,宁仁风考不上。另外六(1)班还有三名学生考取尖子班。这给当阳小学的鼓舞极大,赵子明和张立涛送录取通知书到宁义家来,宁仁勤留他们吃饭喝酒,他们激动的神情洋溢无遗。
在这个暑假里,马虎、宁仁风、马庆、宁仁德和宁义,五个少年又经常在一起砍柴割草。大家表现沉稳了些,再没有以前争当“东方旭”的那股傻劲头了。在小学毕业考试成绩下来之后,宁仁风有些落寞了。这日午后,宁义到宁仁风家,两人坐在大门口外,宁义道:“仁风,这次运气不好,肯定是复习偏了,跟你爸爸说一下,再复读一年。”
宁仁风摇头道:“算了,我不是读书的料。”
宁义道:“不要泄气,再读一年,以后就可以跟上来的。”
宁仁风坚持道:“不读了,我一看到书就头痛,补习也是浪费时间,不如早点回来做事。”
宁义看劝不了宁仁风,便去找马虎,向他了解住校读书的一些情况。马虎道:“住的方面,学校里寝室都是高低床,各睡各的。尖子班的是一个班住一间寝室;普通班的是一个年级几个班共住一大间寝室,人多有点复杂,经常发生小偷小摸现象,我们平时都很小心。吃的方面,学校有食堂,一天开中午和晚上两餐,都是学生背米到学校称,五两算作一张票,发一张黄票,要交一角钱。如果含有菜,发一张白票,要交二角五分钱。如果要吃早餐,一碗素粉五角钱,包子一角五一个,馒头一角一个。有时用米去调换,一斤大米可以调一碗肉末粉。我一般一个星期就用十斤大米左右,花四五块钱。听说县教委每月还给尖子班发放生活补贴,不知是多少,你去后就清楚了。”
宁义回到家后,把马虎的话跟宁仁勤陈述一遍,宁仁勤唉声叹气道:“一个星期十斤大米,四五块钱,算上报名费,那一年就是四百斤大米,两三百块钱。你一个人读书就相当于大半个家庭的开支了。你去了后凡事不能跟人家比,要学会节约一点。”
宁义“哦哦”应答,无形中感到爸爸的精神压力很大,刚刚考取尖子班的那份高兴劲儿荡然无存,取而代之的是柴米油盐贵的无尽杂念,心情轻松不起来。
开学那天,马虎、马庆带着宁仁德和宁义,每个人都抬着一担东西,一头吊着一捆棉絮和一卷草席,一头吊着一袋大米和一个布包,包里装着换穿的衣服。几人荡荡悠悠地走在通往清江的泥砂公路上。马小雨和她的爸爸马开和走在前面,马开和抬着东西,马小雨空手空脚走路。从当阳到清江有三十多里路,目前班车票价已由原来的五角涨到一块,大家都嫌贵了,宁愿走路。
路上,马虎向宁义和宁仁德介绍学校的一些情况。他说:“学校要换校长了,原来的校长吴荣进,是个历史老师,他的历史课上得很好,得到许多学生的爱戴,在学校威信很高。但听说他的教学思想很传统,跟不上考试潮流,学校每年的升学率太低。现在要换上的校长是马庆的班主任老师郭东升,他是教语文的,教学应试能力强,在刚过去的全县统考中,马庆他们班的语文平均分数名列第三,是不是马庆?”
马庆道:“是,我们郭老师在教学上挺厉害的,我的语文考试比以前提高了二十多分。但他的性格有点懦弱,威信没有吴校长高。”
大家报名后,便去找寝室。宁义和宁仁德同要一张床,宁仁德睡上铺,宁义睡下铺。他俩刚把草席、棉被和衣服铺摆好,就听到马小雨在屋外喊道:“宁义!宁仁德!你们在不在?”
“哎——在!”宁仁德抢先应道,两人跑出门口,见是马开和父女俩,宁义喊道:“和舅,你们进来坐。”因为他的堂奶奶马阿娜是“孝”字辈,宗流村马家凡是“开”字辈的都喊舅。宁仁德就不同,他家那一小房还没谁和马家攀亲,怎么喊都可以。
“不坐了,你们过来一下。”马开和招手道。
宁义和宁仁德走了过去。马开和对他俩道:“小雨住的已经安顿好了,只是还没有时间拿米去过秤。天色不早了,我也要赶路回家。小雨有些地方还不太懂事,你俩以后多照顾她一下。还有,你们仨能到这里读书也不容易,学习上要更加努力,打好基础,争取在以后考得个工作,为我们村争光。好了……听见了没有,小雨?”他看到马小雨似笑非笑地看着宁义,提醒道。
马小雨轻笑道:“听见了。”
宁义道:“放心吧,和舅,我们会互相照顾的。”
宁仁德道:“小雨很聪明,没事的,您老放心。”
马开和父女俩走了。宁义和宁仁德回到了寝室。这时,新同学们提着行李纷纷走进来,各找床位铺席叠被,人声嗡嗡,热闹非凡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