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三章.陈恪之名-《三国乱世铸枭雄》
第(1/3)页
陈恪在回到陈府后很快便把与袁术之间发生的不快抛到了脑后。这并不是说明陈恪有多大度,相反陈恪其实是个瑕疵必报的人。虽然太学大学部开学的日子是在上元节之后(元宵节),但是由于过几天就是春节,而春节后的陈恪免不了要和陈谌一起去拜访陈谌的好友,根本没时间写自己的出游报告,所以陈恪现在就要忙着写自己的出游报告,根本没有时间去在意这个小事。
当夜陈恪草草地吃过晚饭后便一头钻进了自己的书房。当陈恪进入到这个近半年没有进入的书房时,陈恪发现书房很是整洁,显然是有人来定时打扫。陈恪满意地点了点头,对房外站着的侍女小柔道:“你多长时间来打扫一次我的书房?打扫得很干净嘛。”
小柔恭敬地行了一礼道:“少爷,您的书房并不是我打扫的。”
“哦。那是谁?”陈恪有些疑惑地问道。
“是韩薇小姐。每隔三天韩薇小姐都要来少爷的书房亲自打扫少爷您的书房。我们劝解无果,只好给韩薇小姐打打下手。”小柔答道。
“哦。小薇?”陈恪的心中流过一丝暖意。而后很快又平复了下来,回头进入书房准备写自己的出游报告。
陈恪将竹简在自己的案几上铺好,整理了下思绪,而后只见陈恪缓缓地提笔写道:
学生此次出游所见我沿途各地民生凋零,即使是有我大汉粮仓之称的冀州亦是流民众多,哀嚎遍地,少无所依,老无所养。可谓民众流离,社会动荡。而各地富户大族却鲜少有出力赈济灾民者,大都满盈粮仓,商贾居货,坐地起价。视遍野饥荒,路有饿殍如无物。致使民间各自百姓人人争先为盗、为匪、为贼以求生,个个恨皇天无眼,叹苍天已死。正所谓“极贫生暴民”,长此以往,不堪忍受重负之劳苦大众定会揭竿而起,黄*祸又将死灰复燃。倘若暴*乱复起,先不论我大汉天军有无再次平乱之力,然必将生灵涂炭,可各地百姓何其无辜,为何复置他们于火上,陷他们于苦海之中,使他们处于地狱之底?圣人云“民之从有道者,饥之先食,寒之先衣,暑之先阴。”若君有道,民归附,若君无道,民逃离。学生希望陛下能以百姓为“子”,让天下黎民皆有所养。望陛下令各地府库开仓赈灾,减免税赋,留财于民,薄征徭役,安民耕织,整顿吏治,使天下清明。学生愿见宇内,还尧天舜日于万民,倡奉老恤孤于民间。使百姓耕有其田、老有所养。彰我大汉巍巍,显我华夏煌煌!不出十年,天下安定,人间太平,家家颂皇恩浩荡,户户庆盛世太平!如此可复我高祖、文景、武帝、宣帝、光武之盛世也。
写完这一段后,陈恪陷入了沉思。因为此次出游陈恪通过廖化、杜远、裴元绍、周仓、蒋钦、臧霸、管亥等人对汉室的态度,深刻地感受到了汉室作为一个失去民心的朝廷,只会成为民心的拖累。可如果有一天民众在他的统治下难以生存,那么民众们救回团结起来推翻它、打碎它。即使一次失败了,仍会有第二次、第三次、直至成功,这就是封建王朝的宿命。如果按这情况继续下去,这种可能性只在早晚。可中庸的汉灵帝到底知道这样下去会大汉江山有多危险吗?
可问题是如今之朝政群臣舞弊,官员贪赃,导致皇帝赏有罪,伐有功,剥夺有德。
朝纲已乱,再不思悔改,将会如黄河之决堤难以阻挡。若不防患于未然,一旦险情发生,后悔晚矣。
想到这陈恪又给自己的出游报告后写了一篇名为“五贤”附论:
如今如水中浮萍,欲让我大汉长兴下去,需亲贤臣,远小人。贤人不是野草,也不是自行生长的树木,贤人需要培养,此一是为“养贤”;用诸子百家之学培养贤人,用严格的法律制度来提拔贤人,此二是为“选贤”;选好贤人之后,还要有人举荐,有能善于发现贤才,举荐贤才的伯乐,使贤才能够踏入仕途,为朝廷效力,此三是为“举贤”;举荐好贤人做官后,还要知人善用,把合适的贤才放到正确的位置上去,造福百姓,此四是为“任贤”;正所谓用人不疑,疑人不用,任用贤才,还要对之深信不疑,不要束缚贤才们的手脚,此五是为“信贤”。此五点乃是学生所提之“五贤”之说也。欲强国、兴国,就要抛弃如今现有的举贤观念,选择人才不能任人唯亲、任人为私、任人为党。应当从广泛的天地之中选拔人才,使得更多的士人学子得以从仕。寒门之才何其多也,若陛下能用之,则何愁天下不平。如今之国家社稷,需要贤人治理,人的道德与能力决定了他的治世能力。如果任命不贤之人,对国家、对民众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。
陈恪在写完这两篇文章后,轻轻地叹了口气,心里也轻轻地松了口气。这是陈恪能为这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做的最大的努力了。
第(1/3)页